——在启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大会上的报告
校长 刘国荣
(2010年11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我校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大会,这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喜事。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全面启动实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努力开创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作大会报告。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实施“卓越计划”的重大意义
1.“卓越计划”是教育部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计划
今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从规模发展转到质量发展,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就是为贯彻实施《教育规划纲要》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教育改革计划,是我国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重大举措。
放眼国际,在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研究需要什么样的工程人才。美国在提出工程教育要“回归工程”的理念之后,又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领袖素质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欧洲高校进一步加强了与工业界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强校际协作、学生交流,促进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日本、韩国、印度等国把实行产学合作、培养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重点。虽然各国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实际国情,但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上却有着共识,那就是:都强调工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培养工科学生引领本国和世界工程科技发展的能力;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二是工程教育本科和研究生在校生达到418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但另一方面,我国工程教育中也还存在着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工程教育中工程性缺失和实践薄弱、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重视和投入不足等问题。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卓越计划”就是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它是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卓越计划”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部将从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工程教育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制度,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教育界与工业界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标准等五个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这一计划的实施。
今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此外,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出席了会议。我校及由我校推荐的浙江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非常荣幸地应邀参加了教育部的“卓越计划”启动会,这也标志着我校成为首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
2.成为“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对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的充分肯定
去年10月开始,教育部组织包括“985”大学、 “211”大学、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和省属一般本科院校在内的全国50余所工科院校研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我校应邀参加了这一研讨工作,是当时应邀参会的9所省属一般本科院校之一。在2009年10月和12月,由国繁副校长率队,在北京两次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卓越计划”研讨会。学校校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组织电气信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及教务处、人事处、高教研究与教学评估中心等职能部门对学校总体工作方案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数易其稿;学校成立由学校教授、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培养标准、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反复论证,这样确保了以高质量的工作方案、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上报教育部。经教育部专家组、行业专家组和工程院院士指导组三层审核,一次性获得通过。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003所(包含独立学院),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教育部从中遴选了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61所高校作为首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其中“985”高校19所、“211”高校17所、省属重点高校13所、省属一般高校12所。我校是12所省属一般本科院校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一所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省属本科院校。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我校能够成为国家“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这首先是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正确领导、科学指导的结果,是湘潭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长期以来指导、关心、支持我校发展的省教育厅、湘潭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合作企业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学校能够成为“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上级单位和社会各界对我校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和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是与我校良好的工程教育基础和工程教育实践分不开的,也是我们升本10年来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结果。早在2000年升本之初,我们根据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将学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2001年,我校作为主要发起单位,联络国内部分新建工程类本科院校,成立了“全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协作组”,我校被推选为副组长单位。在教育部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协作组发展成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应用型本科院校专门委员会”,我校被推选为副主任委员单位。2004年,成立“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我校又被聘为主任委员单位。升本10年来,我们一直联合全国同类院校,积极探素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在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已有35项教研教改成果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其中《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及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先后与182家企业签订了厂校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了18个研究所(中心),为56家企业完成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218项,与企业签订重大项目65个,共承担横向科研课题 135项,到账经费达5200万元,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2亿多元。
学校在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方面的成绩也较为突出。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2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省级教学团队、3名省级教学名师、3个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优秀实习基地。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27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38项,4本教材被评为省高校优秀教材。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各类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按照省教育厅下达的推荐指标,平均通过率达85.9%,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值得高兴的是,通过多年的努力,“应用型本科”的概念已从当时少数学校的倡议,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办学类型。安徽省成立了应用型高校联盟,启动了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黑龙江省启动了特色应用型高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队伍也从早先人们泛指的新建本科,扩大到一些办学多年且建有硕士、甚至博士点的老本科院校。特别是今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要 “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是国家层面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认可,也是对我校办学思路的一种肯定,说明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其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富有前瞻性的,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次学校成为国家“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使我们赢得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办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3.“卓越计划”的实施,有利于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革发展良机,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预测,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30~40% 时,高等教育只能保持少数从事学科研发的学术型人才,而主要任务是着力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更是明确指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我校作为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发展大趋势和国家大的教育方针政策下,未来10年是我们难得的发展良机。“卓越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大胆实验;有利于我们加大力度,深入探索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我们实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形成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在应用型硕士,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从而提升我校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从国内高等教育形势看,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内涵发展,质量意识不断强化,各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006年中国教育绿皮书关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与政策分析”指出:高等教育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和原创性成果,制造业大国对应用型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办学模式趋同又难以有根本性的改观。为此,《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鼓励高校要“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也就是说,不同类型和层次的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各自不同的使命和责任,都能够在各自层次和领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办成一流的学校。国家将通过分类管理,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人才,克服“千校一面”的现象。我校作为教育部“卓越计划”首批实施学校,应该说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抢占了先机。实施“卓越计划”,是学校加快发展,扩大影响的一次非常好的发展机遇,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办出特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他将对加快学校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学校办成一流的应用型本科学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思路,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实施“卓越计划”
温家宝总理今年元月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他着重指出,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和培养模式创新要成为教育改革的亮点。温总理的重要讲话,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必须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
我校实施“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是: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理念;以我校多年积淀的办学经验、办学特色与优势及行业和社会影响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统筹规划学生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所应达到的培养目标,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自去年10月参加教育部“卓越计划”讨论会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前期工作:组织制定了学校工作方案;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的2009级、2010级学生中,选拔370名学生,组建了9个“卓越计划”班;开设了学校“卓越计划”专题网站;学校领导带队赴杭州、长春、合肥等地参加了一系列全国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卓越计划”研讨会;在全校组织了“卓越计划”工作教师座谈会和中层干部座谈会。这些工作为“卓越计划”的实施基本理清了思路,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确保“卓越计划”取得实效,使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我们还须扎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实施“卓越计划”,首要的是全校教师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社会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把握改革发展的趋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擅应用”的教学指导方针,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建立“卓越计划”参与专业遴选与学生选拔机制
目前,教育部批准我们实施“卓越计划”的两个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我校的省级特色专业,也是我校办学历史悠久、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下一步,学校将逐步扩大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领域,扩大学生参与面。与此相适应,要建立长效的“卓越计划”参与专业遴选机制。选择学校特色优势专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参与实施“卓越计划”。要制定“卓越计划”学生选拔制度,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参加“卓越计划”的学习;同时,建立正常的学生退出机制,确保参加“卓越计划”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实践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3.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认真制定能体现必要的基础科学知识、较强的工程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较好的交流沟通与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4.实施“3+1”校企联合培养方式
学生3年在校内学习,累计1年在企业学习。 “卓越计划”实施专业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努力做到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通过这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立足行业实际与需要,依托学校、企业两个支撑,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等工程师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围绕工程能力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是“卓越计划”的核心。因此,学生校内学习阶段,我们要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根据培养标准和专业人才必备的技术知识与应用能力要素,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专业特征目标所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注意让学生尽量早、尽量多地接触工程实践,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在企业学习阶段,要着重让学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通过“项目制”、“轮岗制”等方式,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同时,更加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5.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教育
陈希副部长在“卓越计划”启动会上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配合企业“走出去”战略,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工程师作为重要内容。既要积极利用国外先进的工程教育资源,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又要支持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鼓励在多种语言环境下培养熟悉当地国家文化、法律和标准的国际化工程师。我校是有着10多年国外合作办学经验的学校,但我们目前的合作办学还停留在低层次的专科教育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作为“卓越计划”实施高校的契机,积极开展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工程教育项目,学习国外先进的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同时,有计划地选派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学习。
三、措施到位,确保“卓越计划”工作顺利开展
“卓越计划”是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工程,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改项目,它涉及到包括教育教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标准等一系列教育变革。从根本上讲是为适应新的时代特点、适应新的发展阶段对于人才的新要求,没有现成的套路,需要大胆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稳妥地将工作做好。为此,学校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确保“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1.加强“卓越计划”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各参与专业所在学院成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作小组和教学指导小组。
“卓越计划”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参与专业、研究配套制度与机制、提供保障措施等重要事项的协调和落实,领导学校“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卓越计划”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与教务处合署办公。
专家工作组,负责审定培养计划与培养标准,指导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负责参与学院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的论证。
校企联合培养协作组负责研究和处理学生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
学院工作小组负责拟定、审定专业工作方案及组织、指导实施。
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卓越计划”的实施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关键是看我们能否建设一支满足工程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能否切实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企业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确保担任“卓越计划”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均具有工程经历。
为此,学校将制定《湖南工程学院教师取得企业工程经历的实施办法》、《湖南工程学院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卓越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强化专职教师工程素质培养。大力从企业、科研院所引进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坚持面向社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保证学生校内学习阶段的需要;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保证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需要。
三是调整工程教育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办法。学校将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卓越计划”实施专业的副高职称评审权,从体制上确保参与工程教育的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其科研条件从事实上侧重评价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论文水平,转向侧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服务。
为保证以最好的师资为“卓越计划”班学生上课,担任“卓越计划”班授课的教师实行本人申请和学院遴选制度,由教师所在学院和学生所在学院组织对申请承担卓越班上课的教师进行遴选。
3.加强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管理
“3+1”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学生企业学习如何落到实处。因此,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要根据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管理办法,具体制定企业培养阶段实施细则,制订企业学习阶段教学大纲和质量标准,审核企业学习阶段计划,组织教学检查,深入现场搞好调查研究,解决企业学习阶段中的问题。学生在企业学习,实行双导师制,即由学校和企业各派一名或数名导师负责学生企业学习阶段的指导工作。
要按照企业员工要求进行考勤,并严格学生企业学习考核评价与成绩评定。要从工作态度、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实际操作能力、专业实践成果等多个方面进行考核。
4.为“卓越计划”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持
为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实施“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学校将对参与专业实行教学奖励;提高专业工作量酬金标准;提高“卓越计划”班的教学津贴;定期组织承担“卓越计划”班授课教师开展学术考察活动。提高“卓越计划”班学生获奖学金的比例;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向“卓越计划”班倾斜等。
学校还将以专业年级为标准,设立教学业务专项经费,用于学院对“卓越计划”班学生的日常教学管理、教学运行,企业联络与学生实习协调;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用于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设立“卓越计划”教改工作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卓越计划”工作调研、咨询以及资助单列的学校“卓越计划”教改项目。增拨学生实习经费,用于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践。
“卓越计划”的实施,在教学、管理、师资、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设备、校企协作管理等方面均需要增加大量投入,特别是学生到企业实习需要较多的投入。目前,教育部关于这方面的政策还没明确,尽管学校近几年来,由于新校园建设投入大,经费紧张,但学校再困难,也必将全力保证“卓越计划”实施的需要。同时,我们也请求省教育厅、湘潭市政府给予学校更多的指导、关心和支持,特别是请求省教育厅在办学经费、质量工程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教师出国培训、职称评聘、招生政策等方面给予学校政策支持,也希望合作企业在校企联合培养方面深度参与,与学校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携手并肩,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克服困难,为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做出贡献。
老师们、同学们,“卓越计划”的实施是学校难得的发展机遇。今天的启动大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希望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实施“卓越计划”的重大意义,认清教育发展的形势,树立全局观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努力做好实施“卓越计划”的各项工作,不辜负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我们相信,有省教育厅领导的指导和关怀,有湘潭市领导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有广大教师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全体同学的积极参与,我校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